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领域,一物一码技术正以「数字身份证」的形式重构监管范式,通过全链条数据贯通与智能分析,成为守护「舌尖上的安全」的核心引擎。以下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典型实践案例,系统阐述其六大核心作用:

一、构建全程可溯的智能监管网络

       通过为每件食品赋予唯一标识,一物一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数据串联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动的重点工业产品追溯体系明确要求「源头赋码、识码用码」,企业需将生产批次、原料来源、检测报告等关键信息实时上传至全国统一追溯平台。例如,浙江省「浙食链」系统通过「五码关联」技术,将生产、流通、销售环节数据上链存证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棒棒糖、饮料等产品的质检报告与物流轨迹,监管部门可在发现问题后 1 小时内锁定问题产品流向,实现精准召回。北京市朝阳区农贸市场推行的「一码一户」溯源管理,使执法人员通过扫码即可核查商户进货台账,将传统纸质台账的人工核查时间从 2 小时压缩至 15 分钟,预警准确率达 100%

一物一码与食品安全监管 (1).png

二、实现风险防控的动态化与精准化

      借助 AI 算法与大数据分析,一物一码平台可自动识别潜在风险点。某省级市场监管局通过码中台构建的「产品数字身份数据库」,实时监控 500 亿件商品流通数据,结合预设风险模型自动预警,预警准确率达 92%,执法效率提升 50%。辽宁省「食安辽宁」智慧监管系统通过采集校园食材扫码数据,建立「电子足迹」追踪模型,可逆向定位问题食品源头,2024 年试点期间成功拦截 46 起不合格食材流入校园。广州市食用农产品溯源平台则融合区块链与 AI 票证识别技术,对商户上传的 465.7 万单追溯凭证进行智能校验,日均排查异常票证占比 5%,有效防范虚假票据导致的安全风险

三、推动社会共治的数字化转型

      一物一码打破传统监管的单向性,构建政府、企业、消费者三方协同的治理生态。东海县司法局将电子诚信标签与人民调解、信用评价结合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商家营业执照与诚信评级,90% 的消费纠纷在源头化解,贴标商品销售额提升 30%。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支持「一码查全」功能,消费者通过扫描商品二维码可同时获取价格结算、溯源信息、数字标签等内容,避免被「扫码陷阱」欺骗,2025 年新标准实施后已整合超 60 万家企业的 1900 万种商品数据。宁夏固原市「基层智慧监管宝」平台为 1460 家市场主体赋码,公众扫码可查看监管记录与风险评级,形成「社会监督 - 政府响应 - 企业整改」的闭环

四、提升跨境流通的透明度与可信度

       在跨境贸易场景中,一物一码成为国际互认的信任纽带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 GS1 合作构建的跨境溯源体系,使崂山矿泉水等产品通过「澳优码」实现从取水到出口的全生命周期追溯,出口清关效率提升 40%,海外仓退货率从 15% 降至 4%。中德跨境地膜追溯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,将甘肃 500 亩农田的地膜使用数据同步至中德监管平台,实现地膜回收率从 60% 提升至 92%,推动农业低碳循环发展。上海「丝路电商」合作先行区开展的进口咖啡溯源试点,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从咖啡豆种植到线上支付的全流程上链,采购商可实时查看埃塞俄比亚、哥伦比亚等国的种植环境数据,融资成本降低 12%

五、促进监管效能的标准化与高效化

      一物一码推动监管流程的数字化重构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。国家药监局推动的药品追溯码体系,要求 2025 年 7 月起定点医药机构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结算,截至 2025 年 8 月已采集近 600 亿条数据,精准识别 46 起重复报销案例,医保基金损失减少 3.2 亿元。邢台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通过 AI 摄像头自动抓拍厨房未戴口罩、吸烟等 7 类违规行为,2025 年覆盖 2073 家学校食堂,全年累计预警 12 万次,人工巡查频次减少 60%。山东省潍坊市「区块链 + 蔬菜」试点通过制定生产投入品管理标准,将韭菜等 15 种蔬菜的农残超标率从 12% 降至 3%,亩均增收 9%-30%,水肥药成本节省 35%

六、激活数据要素的资产化价值

    一物一码产生的海量数据正转化为政府决策的「数字石油」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重点工业产品追溯平台,通过整合电线电缆、燃气器具等产品的扫码数据,为制定行业标准提供数据支撑,2024 年推动相关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 2.3 个百分点。广西壮族自治区「区块链 + 蔬菜」溯源平台累计采集 500 万条生产数据,通过脱敏处理后向科研机构开放,助力开发出抗病虫害的新型蔬菜品种,推广面积达 4 万亩。在跨境领域,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海关总署合作的商品条码申报功能,使出口企业报关单录入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1 分钟,2025 年服务超 10 万家企业,货物流转效率提升 30%


      随着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(GM2D)的推进,一物一码正从食品安全领域向医疗器械、化妆品等更广泛领域延伸。正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「一码管全程、一网控风险」理念,这一技术不仅是监管工具的革新,更是数字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。对于企业而言,主动接入一物一码体系已成为进入政府采购、跨境电商等高端市场的必要条件;对于消费者,这一技术则是获取消费知情权、参与社会监督的便捷通道。未来,随着数字身份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,一物一码将在构建「可信数字世界」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