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频血液 RFID 标签的核心要求围绕安全性、功能性、合规性三大维度展开,需适配血液从采集、储存、运输到输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场景。

一、安全性要求:保障血液质量与人体安全

安全性是血液 RFID 标签的首要标准,需避免对血液成分和后续使用者造成风险。

  1. 生物相容性标签材质(如基材、黏合剂、芯片封装材料)需符合医疗级标准,不得释放有害物质(如重金属、有毒添加剂),避免破坏红细胞、血小板等血液成分。

  2. 环境耐受性需耐受血液管理全流程的极端环境,包括 4℃冷藏(全血 / 红细胞储存)、-20℃~-80℃冷冻(血浆 / 血小板储存)、以及运输中的温度波动,同时具备防水、防腐蚀性能(耐受血液残留或消毒清洁)。

  3. 物理安全性标签需牢固附着在血袋表面,在搬运、堆叠过程中不脱落、不破损,且边缘无尖锐凸起,避免划破血袋或划伤操作人员。

    医用射频标签 (1).png

二、功能性要求:满足全流程数据管理

标签需稳定实现数据存储、识别与追溯功能,适配血站、医院的高效管理需求。

  1. 数据存储与读取需至少存储血液核心信息,包括献血者 ID、血型、采集时间、有效期、储存条件、检测结果等,且支持高频(HF,13.56MHz)或超高频(UHF,860-960MHz)频段快速读取,读取距离需满足实际场景(如冷藏架扫描需≥0.5 米,盘点场景需≥1 米)。

  2. 抗干扰能力需抵抗血袋金属挂环、冷藏柜金属内胆的干扰,避免读取失败;同时支持多标签同时识别(一次扫描≥20 个血袋),适配批量盘点需求。

  3. 长期稳定性标签数据需保持至少 10 年不丢失(覆盖血液最长储存周期 + 追溯存档期),且在长期低温环境下,芯片性能、天线信号不衰减。

三、合规性要求:符合行业标准与法规

标签需通过权威认证,满足医疗行业的严格监管要求。

  1. 标准适配性需符合国际和国内医疗 RFID 标准,例如国际标准ISO 15693(高频标签空中接口协议)、ISO 18000-3 Mode 3(超高频标签协议),以及国内《GB/T 29768-2013 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 800/900MHz 空中接口协议》。

  2. 隐私与数据安全标签数据需支持加密存储(如 AES-128 加密),防止信息泄露或篡改,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医疗数据安全指南》等法规对患者、献血者隐私的保护要求。

  3. 认证要求需通过医疗产品相关认证,如欧盟 CE 认证(符合 MDR 医疗器械法规)、美国 FDA 认证,国内需通过 NMPA(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)备案或认证,确保产品合法性。